听说过一句话没?“说出去的话,泼出去的水,收不回来了”,这话要放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些大神级人物身上,简直就是铁律中的铁律。
可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人说的话连字典里都像镀金了一样,被后辈反复念叨,而有的人开口跟白开水似的,转眼就消散?
难道只是因为“地位高运气好”?
未必。
其实答案就藏在你日常忽略掉的那些承诺和兑现里——那四个字:“说到做到”!
这事儿,放古今都雷打不动是王炸。
你信不信?
拿《资治通鉴》里头那点事来说,从天降暴雨的东汉官员到极限互信对垒的晋朝将军,满朝文武、各路英雄,都离不开这“守信”二字。
不信你细品。
先从东汉那会儿说起,公元39年,洛阳瓢泼大雨成了泥巴汤,偏偏这个节骨眼儿,光武帝新任命的扬州刺史郭伋正收拾行李准备上任。
旁人见这场面,都默契劝他:“要不等两天,路都快被冲没了,别冒那险!”
寻常人可能一听就偷笑:借口到手,正好赖在被窝里再懒一阵子。
可是郭伋直接怼回去:“让我干活那天,我就该出发,这点风雨算啥,能挡我的脚步?”
说完人家真就顶着大雨出征,路上看到受灾的百姓,还顺手分了干粮。
一进任地,先查灾再办公事,没有一点耽搁。
有人说他傻,也有人服了他的这股子真实劲。
而司马光点评一句顶十句:“郭伋能让人心服口服,就靠一句话——言出必行,行必果。”
说起来潇洒,可落到实处其实挺难的。
有多少官场上的人,一头烂泥、一屁股官司,不就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,事到临头脚底抹油?
别说做官了,咱日常里也见多了。
再换个角度,治国这碗水能不能端平,除了得有群众基础,也就看你那信誉的分量。
同样是暴雨天,战国的魏文侯喝得兴致正浓,答应了山川守护的虞人去打猎。
天公不作美,下起瓢泼大雨,旁边小弟跟李靖传音似的叮嘱:“这场雨都能灌到靴子里了,对方心里肯定也觉得你去不了,大哥,要不算了?”
魏文侯愣是酒醒三分,更衣披甲,冒雨还真的亲自去打招呼,告诉对方今天不成,改天约。
人家见面一个劲感激,信任感扑面而来,不就是这么来的?
不看你是不是国君,就看你答应的事能不能当回事。
现代人说什么领导力、黏性,其实很大一块都在于你说的话值不值钱。
这就是问题来了,一旦破坏了这种信任,结局往往就跟西游记里妖精下场似的,别指望有好果子吃。
历史舞台不是没有“骗子王”,比如周赧王,明明拉着各路诸侯帮忙打秦国,事后赖账不认,结果被群嘲,天子地位一落千丈。
嘴皮功夫用得再狠,饭碗都保不住。
说白了,这玩意是个底线,动不得。
说到治军,诚信那叫一个高配。
三国那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,北伐路上也遇见过小插曲。
有人建议军粮紧张时,干脆让士兵轮流放假。
他一拍脑袋:“好!照办。”
结果话说出去还没凉,魏军就来搅局。
大伙都慌了:“不是吧,哥,不如让准备休假的士兵留一波撑下?”
诸葛亮淡定脸:“说出去让人回家,就是回家,换谁都不能改口。”
士兵们一听反倒都感动到想挥泪,这才是踏实的老大嘛!
于是自愿留下来死拼,硬生生把对面逼退。
真带劲。
如果连带头的都朝令夕改,那你让小弟们信啥?
军队最怕的事,不是输仗,是没人心齐。
袁绍许诺手下打下城给三天狂欢,结果临门一脚变卦,士气立马跌入负分区,不久就腰斩收场。
军队和公司没两样,老大没信誉,团队散得比烟花还快。
再扒拉下去,用不用守信,其实渗透进了你我的日常。
晋朝那位大能羊祜守荆州的时候,跟东吴陆抗天天对垒,可两人却神奇般达成了“互信”小联盟。
羊祜定下原则,进入吴地收粮,就要补上等价绢布。
要是哪个兄弟忘了付钱,小动作一经发现,必须立刻补上,还得带着赔礼亲自去说清楚。
对面陆抗生病了,羊祜还送药,手下急得直打摆子:“不能随便吃,小心套路!”
陆抗的态度却很清奇:“羊叔子(羊祜)是君子,不会害我。”
两人有了这种信任,边界竟然多年无战事。
手下人服,旁边国家也服。
对比一下南朝的萧宏,和兄弟联手做生意,结果他自己偷偷抄了近道,把合作伙伴扔在坑底,以后谁还敢跟他一起混?
现实其实和古代没啥两样,搞人脉、谈合作,最后看的就是你金不金口玉不玉言。
答应别人的,都当成小事,翻脸比翻书快,谁还理你?
圈子最后只剩你一个还‘自带BGM’孤独求败,酸爽你不懂。
至于各种破产的例子,《资治通鉴》简直能出一本“失信败类图鉴”。
郑厉公对祭仲承诺事成同享天下,成了后反手把人干掉,玩火自焚被百姓扫地出门。
项羽信誓旦旦说先到关中的人就是王,结果刘邦领先进城,他回头把协议撕了,强行霸占,结局嘛,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自刎。
再牛的狠角色,一旦背信弃义,还是逃不过大难临头。
明末张献忠装样降明,结果反戈一击横扫四川,也就一时痛快,最后民怨沸腾,刷刷刷就给人收拾了。
道理真是放哪里都不变——信字没了,人啊、事儿啊、国啊,全都得散。
没夸张。
当然,也不是让你什么都随便答应,大饼画得大,PPT整得花,然后全靠运气糊弄过去。
真正有点门道的人,从来都是“不随便许诺”,说出口的,或许慢,但一旦答应就认真死磕……
魏文侯的“宁可冒雨赴约”,诸葛亮的“该回家的让回家”,羊祜的“自己出差补交粮款”,这些小细节,才是撑起他们长胜不衰的“气场发电机”。
这不是简单一句礼貌用语,而是拿真金白银在刷存在感。
就算临时出错,也没人推锅,干脆利落补救,这气魄才叫人服气。
说到这儿,是不是觉得“守信”这老生常谈被反复嚼烂,却又怎么都不过时?
没啥高深学问,咱们嘴上天天喊着诚信、诚信,真轮到自己头上,有几个人能做得比郭伋、诸葛亮、羊祜还靠谱?
道理都明白,关键是能不能不打折扣。
都说现在社会节奏快,啥都讲求效率,难免有应付了事,敷衍塞责的时候。
但说到底,你能被信赖,才有了立足之地。
这不是鸡汤,是千年历史在耳边一遍遍敲警钟。
大佬们的那些闪亮故事,就是最直接的提醒——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。
别觉得信任值便宜,收割信誉的后果,分分钟比断网还可怕。
有时候,做个“行动的巨人”,比嘴上说的天花乱坠要管用多了。
怎么才能练到“说到做到”这境界?
说难也难,说简单也简单。
一别乱开口,想清再承诺;
二守自己原则,没达成别狂吹牛;
三遇事别甩锅,犯错也得敢担当;
剩下的,就是长年累月把习惯养出来。
相信我,这才是打造江湖地位和社会通行证的不二法门。
想想咱身边,那些你想和他长期玩下去的人,是不是都靠谱得不像话?
无论职场、创业还是普通人际圈子,想要被人拉进“铁粉群”,说到底还是凭本事,一诺千金那种。
你一声令下,大家立马跟上,不是因为你有多会吹,而是大家心里认你有一说一。
所有想要混出点样的主儿,都绕不开这一课。
真理一点不变。
人家古人不是白说的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
不信邪你就仔细观察,当大家纷纷“出圈”,你还在原地徘徊,大概率是信任分太低。
打铁还需自身硬,踏实守信,才能傲视风雨,哪怕生活再难,对面也都是信得过的劲敌、朋友和可靠的队友。
说到底,这世界能长红的,靠的可不光是才华,更是一句“靠谱的人,从不让人失望”。
那么,屏幕前的你,认同吗?
你遇见过哪些“说到做到”或“说一套做一套”的人呢?
评论区里,聊聊呗~
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,倡导积极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争议,欢迎监督指正。
配资合作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