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7日,纽约期金价格首次站上4000美元/盎司,伦敦现货金价逼近3980美元。这不是数字游戏,而是一场全球财富认知的集体转向——当美元信用因政府停摆动摇,当地缘冲突持续升温,黄金不再只是饰品或储备,它正成为普通人对抗不确定性的新货币。
美国联邦政府已停摆八天。75万联邦雇员无薪休假,社会保障服务中断,非农数据发布推迟。市场失去关键锚点,美联储降息预期陡增。低利率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,而政府失能则放大财政失控的恐惧。黄金,这个古老的避险符号,再次被推上神坛。
资金流向揭示真相。高盛指出,西方黄金ETF九月仓位增长远超模型预测,私人投资者正“跑步入场”。MKS PAMP数据显示,欧洲与日本散户资金加速涌入。更关键的是央行行为: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,2025年第三季度仍稳增14万盎司。这与2011年和2020年的间歇性增持截然不同,是一种战略级资产重配。
中国市场的变化更具说服力。2025年上半年,国内黄金ETF增仓84.771吨,同比激增173.73%;金条金币消费量达264.242吨,增长23.69%。北京、成都金店足金价突破1130元/克,但“买涨不买跌”已成共识。银行柜台的熊猫金币供不应求,而金饰消费却连续两季度下滑——人们不再为工艺溢价买单,而是直奔金融属性最强的金条。
这背后是认知的重塑。汇丰调查显示,内地投资者黄金配置比例已从7%升至15%,四分之三受访者计划继续持有。他们清楚高金价蕴含波动风险,但更相信黄金与股债低相关、抗系统性风险的配置价值。国泰基金提醒“从交易思维转向配置思维”,恰恰说明大众已开始理性对待这一轮牛市。
黄金破4000,不是泡沫的顶点,而是新避险时代的起点。当国家与个体同步选择黄金,意味着对传统信用体系的集体审慎。未来几年,持有一定比例黄金资产,或将不再是选项,而是生存法则。真正的财富安全,从来不是追逐涨跌,而是在风暴来临前,已握紧那块不会违约的金属。
配资合作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